一、《水下无人系统学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及防范准则
本刊对所有来稿在采用初审和双盲同行评审之外,亦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进行辅助筛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需进行2次,第1次检测在收稿时进行,第2次检测在稿件出版前进行。
检测软件采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可实现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当检测发现稿件的总文字复制比超过30%时,可直接退稿;当总文字复制比在20%~30%之间时,若重要结论抄袭直接退稿,若相关概念重复则告知作者,要求作者进行修改;当总文字复制比低于10%且已在文中正确标注引用时,视为可以接受。
本刊遵循首发的原则,只报道原创研究成果。其他非学术期刊(如社交媒体、科普期刊或报纸)转发我刊论文应标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刊名、年卷期、页码、题目、作者以及原文网址、DOI号等信息。为避免断章取义或片面曲解原文内容,转摘或编译后的内容须经过作者或本刊同意。
本刊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对确有证据表明存在学术不端的稿件将作退稿处理。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若查实存在学术不端,将在本刊以及本刊网站上发布撤销发表该论文的声明,并删除相关数据库中该论文的数据,终止该论文的传播,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视情节轻重给该文作者以告诫,或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或在本领域相关期刊间通报。
为维护学术道德,保证期刊学术声誉,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视同认可本公约,并依此自律。
二、对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
1.剽窃
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观点剽窃;②数据剽窃;③图片和音视频剽窃;④研究(实验)方法剽窃;⑤文字表述剽窃;⑥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
2.伪造
编造或虚构数据、事实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①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图片等;②编造不符合实际的研究方法、结论等;③编造为论文提供支撑的资料、注释、参考文献;④编造论文中相关研究的资助来源;⑤编造审稿人信息、审稿意见。
3.篡改
故意修改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①使用经过擅自修改、挑选、删减、增加的原始调查记录、数据等,使原始调查记录、数据等的本意发生改变;②拼接不同图片从而构造不真实的图片;③从图片整体中去除一部分或添加一些虚构的部分,使对图片的解释发生改变;④增强、模糊、移动图片的特定部分,使对图片的解释发生改变;⑤ 改变所引用文献的本意,使其对己有利。
4.不当署名
与对论文实际贡献不符的署名或作者排序行为,表现形式包括:①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②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③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④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
5.一稿多投
将同一篇论文或只有微小差别的多篇论文投给两个及以上期刊,或者在约定期限内再转投其他期刊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①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②在首次投稿的约定回复期内,将论文再次投给其他期刊;③在未接到期刊确认退稿的正式通知前,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④将只有微小差别的多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⑤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复之前或在约定期内,对论文进行稍微修改后,投给其他期刊;⑥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自己已经发表论文,原封不动或做些微修改后再次投稿。
6.重复发表
在未说明的情况下重复发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经发表文献中内容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①不加引注或说明,在论文中使用自己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②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摘取多篇自己已发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拼接成一篇新论文后再次发表;③被允许的二次发表却不说明首次发表出处;④不加引注或说明的在多篇论文中重复使用一次调查的数据等;⑤将实质上基于同一研究的论文,每次补充少量数据或资料后,多次发表方法、结论等相似或雷同的论文;⑥合作作者就同一调查、实验、结果等,发表数据、方法、结论等明显相似或雷同的论文。
7.违背研究伦理
论文涉及的研究违背研究伦理规范,如论文泄露了被试者或被调查者的隐私;未按规定对所涉及研究中的利益冲突予以说明等。
8.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包括:①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实际未参考过的文献;②将转引自其他文献的引文标注为直引;③未经许可,使用需要获得许可的版权文献;④ 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与论文内容无关的他人代写、代投、代修;⑤违反保密规定发表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