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JST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27卷  第2期

新型智能材料与驱动结构的水下仿生机器人
水下无人集群仿生人工侧线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胡 桥, 刘 钰, 赵振轶, 朱子才
2019, 27(2): 114-122.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1
摘要:
水下探测是实施海洋任务的先决条件和技术保障, 也是近年来水下无人集群研究方向的技术难点和科研热点。然而, 现有的声学和光学探测系统由于易受水下环境干扰因素影响, 使其难以为水下无人集群提供精确的近场感知信息, 也成为制约水下无人集群发展的技术瓶颈, 因此探索水下新型探测技术十分必要。文中阐述了水下无人集群探测的特点与难点, 从仿生人工侧线(ALL)阵列和信号处理两方面, 综述和分析了水下无人集群仿生人工侧线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包括人工侧线的感知原理、布局、微工艺, 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 讨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途径。
基于智能驱动材料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发展综述
王延杰, 郝牧宇, 张 霖, 骆敏舟
2019, 27(2): 123-133.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2
摘要:
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 水生生物已进化出独特的结构和运动模式, 在水下生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水生生物的运动方式并加以模仿, 同时将智能驱动材料应用于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设计是目前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水生生物和智能驱动材料的优点, 使得采用智能驱动材料设计的水下仿生机器人更易小型化、机动性更高, 可进行连续柔性运动, 从而实现在水下的复杂动作, 相较传统驱动方式具有显著优势。文中介绍了几种典型水生生物的运动机理, 比较了4种典型智能材料性能指标及其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现有3种模仿水生生物推进方式的采用智能驱动材料设计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及其结构主要特点, 并对其运动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指出了未来水下仿生机器人的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面向水下机器人的水下电场通信协议设计
张 晗, 王 伟, 谢广明
2019, 27(2): 134-141. doi: 10.11993/j.issn.1673-1948.2019.02.003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下通信方法, 电场通信具有能耗低, 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实时性、全向性好等优点, 可在小型水下机器人水下通信、组网中发挥良好作用。在前期的研究中, 已将电场通信系统集成在一款仿箱鲀机器鱼上。但由于使用的是共享信道, 当多机器鱼(节点)通信时, 难免出现通信碰撞问题。文中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协议提出了电场通信协议。介绍了协议的运行机制以及信道状态的检测方法。为验证设计协议的有效性, 进行了MATLAB仿真及3条机器鱼电场通信实验。结果表明, 该协议能有效减少通信碰撞的发生。
基于介电弹性体的合成射流驱动器流场仿真
马文涛, 汤 超, 李 博, 朱子才, 陈花玲
2019, 27(2): 142-148.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4
摘要:
低噪声、低消耗、高推进效率是新一代仿生水下推进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生物仿生机理,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介电弹性体(DE)的电致变形驱动合成射流驱动器设计方法, 并对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流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该合成射流驱动器产生的流体喷射具有合成射流的特征, 能够形成一系列的涡环, 射流在涡环的卷吸作用下保持了较好的方向性。文中研究结果在新一代仿生合成射流驱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IPMC仿生机器鱼驱动技术研究
卞长生, 白万发, 朱子才, 汝 杰, 陈花玲
2019, 27(2): 149-156.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5
摘要: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基于离子迁移运动的柔性智能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在低电压作用下能够产生弯曲变形, 适用于水下仿生机器鱼的摆动驱动结构, 因此基于IPMC的仿生机器鱼驱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中分析了基于柔性智能材料仿生机器鱼的研究现状, 发现基于IPMC的仿生机器鱼整体驱动性能较差, 存在游动速度慢、载荷能力低等缺点。这主要是由于材料自身输出力小, 叠层结构效率低等固有缺点造成的。因此, 为了提高仿生机器鱼的整体性能, 扩大其应用范围, 文中以驱动材料的整体性能匹配仿生机器鱼的驱动需求, 从驱动材料角度提出3种可用于仿生机器鱼的驱动技术: 基于醇辅助工艺的超厚型大驱动力IPMC、基于脉冲高电压驱动的IPMC快速响应驱动技术以及空间叠层结构驱动技术。同时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IPMC驱动材料的整体输出力、响应速度和空间叠层结构的叠加效率, 为基于IPMC仿生机器鱼的驱动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
IPMC驱动柔性机器鱼速度控制系统
常龙飞, 李超群, 牛清正, 杨 倩, 胡小品, 何青松, 吴玉程
2019, 27(2): 157-165.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6
摘要: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智能材料, 具有质量轻、变形大, 可在水下运行等独特优点, 在制作柔性机器鱼领域展现了突出优势。实现IPMC驱动机器鱼的独立运行和速度可控对于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IPMC性能限制, 使得机器鱼负载能力有限, 对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质量和体积均有较高要求; 同时由于游动速度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较为困难等原因, 现有IPMC驱动机器鱼大多是以开环方式来控制, 少数关于游动速度的反馈控制也是以理论研究为主或者借助外接仪器和传感器来测量参数, 均未能实现独立运动下IPMC驱动机器鱼的速度反馈控制。因此, 文中在制造无外接电源、独立运动机器鱼的前提下实现对游动速度的闭环控制, 通过在机器鱼内部安装惯性测量单元来测量游动速度, 并对其设计了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反馈速度控制系统, 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使用单片机、陀螺仪等制作印制电路板(PCB), 利用性能优良的IPMC材料制备具有可观负载能力的机器鱼样机, 并进行了预设速度分别为3 mm/s和6 mm/s时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机器鱼的独立运行和速度得到了精确控制, 最终使得机器鱼约在1.8 s时达到预设速度且稳态误差保持在 mm/s以内, 速度控制误差不超过8%。文中所做研究可为机器鱼游动闭环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仿生机器鱼胸鳍波动与摆动融合推进机制建模及实验研究
范 增, 王扬威, 刘 凯, 赵东标
2019, 27(2): 166-173.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7
摘要:
为研制出高性能仿生水下推进器, 文中以魟鱼为仿生原型, 并借鉴摆动模式鱼类推进机制, 提出了一种胸鳍波动与摆动融合推进机制的新型推进方式。设计了仿生机器鱼的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 建立了融合胸鳍波动与摆动推进机制的动力学模型,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实验研究了平均推进力和游动速度与摆动胸鳍面积和频率、幅值等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同, 仿生机器鱼的平均推进力与平均游动速度随摆动胸鳍面积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随频率、幅值的增大呈线性递增关系, 最大平均推进力达2.8 N, 最大游速达121 mm/s。文中所做研究可为改善机器鱼的游动性能提供参考。
基于EMD与SVM的仿生机器鱼人工侧线智能探测方法
刘 钰, 胡 桥, 赵振轶, 魏 昶
2019, 27(2): 174-180. doi: 10.11993/j.issn.1673-1948.2019.02.008
摘要:
针对水下声学感知与信息交互系统常常受到混响或多途效应干扰, 而光学传感也容易受到水质浑浊等环境制约的现状, 为了解决仿生机器鱼在复杂水下环境干扰下的目标精确探测问题,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仿生人工侧线(ALL)的水下运动目标智能探测方法。首先, 通过经验模式分解(EMD)将ALL系统接收到的原始信号分解为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MFs), 从而将有用信号与干扰进行分离; 然后, 在水中放置不同频率的振动物体模拟不同鱼类, 通过IMFs中的特征频率进行水下运动目标的识别; 最后, 将IMFs的能量值频谱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SVMs)的输入, 从而智能识别水下运动物体的方位。将这一探测方法与ALL结合并进行水池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 文中所提出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神经网络等方法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
基础研究
单信标导航精度分析与航路规划
梁国龙, 张新宇, 孙思博, 付 进
2019, 27(2): 181-188.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09
摘要:
当今, 精确导航已成为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导航方式相比, 单信标导航具有布阵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导航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中基于偏微分矩阵, 对导航精度进行了理论推导, 分析了单信标导航方式对几种典型误差源的鲁棒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信标导航的航路规划, 给出了定位点优选方法及航路优化方法。最后, 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偏微分矩阵方法的正确性及航路规划方案的有效性。文中研究可为AUV精确制导提供参考。
基于SCAT模型的水下多目标高分辨仿生成像方法
苏梦娜, 梁 红, 杨长生
2019, 27(2): 189-193. doi: 10.11993/j.issn.2096-1509.2019.02.010
摘要:
谱相关及变换(SCAT)模型作为蝙蝠回波处理的经典模型, 具有优异的距离分辨性能, 用来替代人工声呐可较好地完成水下目标定位任务, 且已成为未来水声探测的发展趋势。文中基于简单合理的假设, 推导得出SCAT的距离分辨力为模型滤波器组最大中心频率2倍的倒数, 据此提出一种多目标高分辨仿生成像方法, 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应性修改即可应用于空气声学、雷达及水下等多种成像场合。通过在水声环境下进行的仿真验证表明, 多目标高分辨仿生成像方法能够完成水下二维声成像, 且距离分辨性能优于传统相关器。
基于单平台探测概率模型的水下无人集群部署规划算法
生雪莉, 李鹏飞, 郭龙祥, 陆 典, 韩 笑
2019, 27(2): 194-199.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11
摘要:
在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近海勘探及军事战术侦察等任务时, 水下无人集群探测的探测性能取决于集群内平台的部署规划及单个平台的探测性能模型。文中基于主动声呐信息流程和海军水面舰艇模型(NISSM), 引入了单平台区域探测的概率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 采用高斯变异算子和锦标赛选择机制的指定区域内无人平台部署规划算法, 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单平台探测概率模型能够量化地给出区域内各点的探测概率, 有效反映受平台自身参数及海洋环境约束引起的平台探测信息的不确定性, 且平台探测能力的衰减程度与虚警概率相关。文中的无人平台部署规划算法较布谷鸟算法性能优异、进化曲线斜率更陡、收敛速度更快, 不同数量平台基于该算法部署规划后的区域有效探测覆盖率较随机部署高0.2, 达0.8以上。文中的研究可对任务区域无人集群的布放提供参考。
空化器锥角对射弹跨音速入水初期超空化流动影响研究
王 瑞, 党建军, 姚 忠, 祁晓斌
2019, 27(2): 200-205.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12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空化器对射弹航行状态的影响, 以空化器锥角对射弹在跨音速入水时空泡的形成和发展为对象, 采用商业软件Fluent, 考虑水的可压缩性, 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多相流模型(VOF隐式)和动网格技术, 研究了空化器锥角分别为90°、120°、150°和180°的射弹在跨音速入水过程中的空化流动, 讨论了空化器锥角对射弹跨音速入水冲击载荷及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锥角对射弹阻力特性、流场参数分布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锥角增大, 激波面到空化器滞止点的跨越距离以及激波角度随之减小; 入水初期, 入水冲击载荷系数随锥角的增大而增大, 且冲击峰值的到达时刻提前, 峰值脉宽变窄。研究结论可为超空泡射弹航行器头部外形设计提供参考。
工程应用
水下小型特种燃气轮机轮盘热-流耦合仿真分析
肖炎彬, 史小锋, 伊 寅, 封启玺, 伊进宝, 赵海涛
2019, 27(2): 206-211.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13
摘要:
文中针对水下小型特种燃气轮机高温高速来流、涡轮盘高转速的情况下, 流体域使用剪切压力传输(SST) 湍流模型, 固体域采用共轭传热的方法对轮盘及其流道温度场进行仿真, 并将得到的温度场加载到强度分析中, 对最恶劣工况下轮盘所受热应力、变形量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在采用3喷嘴数时涡轮盘温度达到极值, 且反向排气可有效降低涡轮盘表面温度, 但其做功能力将被限制。在不采取任何冷却措施的情况下, 轮盘最高温度已超出材料最大耐受温度, 在轮盘最高温度极值区域有较大的伸长率, 且轮盘在高温高转速下最大应力值已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应在涡轮盘温度较高的区域对轮盘采取一定的冷却措施。文中所做研究可为燃气轮机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Li/SF6能源的新型UUV动力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白 杰, 党建军, 曹蕾蕾
2019, 27(2): 212-216.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14
摘要:
为适应无人水下航行器(UUV)长航时、远航程、大航深等应用需求, 提出了一种以Li/SF6为能源的新型UUV热电联合动力系统构型方案。该系统采用朗肯循环, 燃料能量密度可达600 Wh/kg, 是现有电池的3倍。文中建立了工质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规律的求解算法, 分析了蒸发器出口温度、压力和冷凝器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蒸发器出口温度每增加100 K系统效率增加0.8%; 蒸发器压力每增加1 MPa系统效率增加0.5%; 冷凝器压力每降低0.01 MPa系统效率增加0.2%。该方案可为现有UUV供能不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文中所做研究结论可为UUV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鱼雷动力及推进系统简化建模与振动分析
张 凯, 尹韶平, 曹小娟, 郭 君, 杨 阳
2019, 27(2): 217-224.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19.02.015
摘要:
为进一步降低热动力鱼雷噪声, 文中提出了一种多激励源激励下的动力及推进系统有限元简化建模和振动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各隔振环节的有限元模型, 对轴系前后隔振环、动力装置整机隔振圈和联轴器进行建模简化, 通过有限元静力仿真确定各个方向的静刚度; 分别提取动力装置、推进轴系和推进器等激励源对模型的激励力, 并将其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中; 最后基于模态叠加法求得壳体表面的结构振动响应。文中结论可指导鱼雷隔振设计, 并为进一步的隔振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服务号
订阅号